吉林:農林生物質發電將首次參與市場化交易
吉林省能源局日前印發的《吉林省2021年度非市場化電量分配方案》指出,2021年農林生物質發電和垃圾發電機組不再實行全額保障性收購,在規定的非市場化電量外,超額電量將首次按“保量競價”原則參與市場化交易。生物質和垃圾發電的部分電量參與市場化交易,在國內尚屬首例,引發了業內廣泛關注。
按照業界解讀,本次吉林省發布的分配方案有2個特點:
1、生物質能發電首次參與市場交易。
2、風電參與市場化交易比例高。(2019年吉林省風電利用小時數為2216小時。以1200小時保障性收購估算,市場化交易電量占比約為46%)
據悉,目前吉林省市場化交易電量外送價格大約為0.3元/千瓦時左右,省內交易價格則高0.01元/千瓦左右,而利用小時數明確有了大幅提升。
另外,吉林在秸稈禁燒,以及秸稈再利用(包括秸稈直燃發電、秸稈成型燃料加工利用、秸稈爐具試點)等方面的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。按照計劃,到2020年底秸稈直燃發電裝機73萬千瓦,年消耗秸稈510萬噸;秸稈成型燃料產量107萬噸,年消耗秸稈139萬噸;生物天然氣日產10萬立方米,年消耗秸稈20萬噸。
作為全球公認的零碳可再生能源,生物質能在我國能源轉型和雙碳戰略中處于重要地位,推動生物質能源產業化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。
鄭鍋將中大型生物質鍋爐高效直燃技術、生物質發電系統燃燒產物綜合利用技術、工業低溫余熱系統和生物質系統聯合回收技術作為主要研究方向,進一步提升優化生物質鍋爐熱效率,促進生物質能源的健康合理循環利用,助力碳達峰、碳中和。